“喂(胃)”,今天的你还好吗?
是否总被胃胀、反酸、嗳气缠上?是否莫名食欲下降、消化不良?又或者,体重悄悄下降却找不到原因?想知道胃的健康状况,又害怕插管、吞钡的不适?别担心,“胃功能三项”检测来了——只需一管血,就能帮你轻松筛查胃病风险,堪称血液里的“胃健康密码”!
什么是胃功能三项检查?
胃功能三项检查,简单说就是通过检测血液中胃蛋白酶原(PG) 和血清胃泌素17(G-17) 的含量,判断胃部疾病的进展,为胃癌前期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参考。
指标 | 正常范围 | 异常信号 | 临床意义 |
PGⅠ | 34-195 ng/ml | ↓↓提示胃底腺萎缩 | 萎缩性胃炎/胃癌风险↑ |
PGⅡ | <15 ng/ml | ↑↑提示黏膜炎症 | 幽门螺杆菌感染活动期 |
PGR | >3.0 | <2.5胃癌风险显著升高 | 需紧急胃镜精查! |
- 胃蛋白酶原(PG):分为PGⅠ和PGⅡ,两者的比值(PGR)被称为胃底腺粘膜的“血清学活检”。它能反映胃部疾病的发展轨迹: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粘膜糜烂溃疡,再到萎缩性胃炎,直至胃癌,不同阶段的PG水平会呈现不同变化,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。
- 胃泌素-17(G-17):作为胃泌素的主要形式,其水平变化能精准“提示”胃部问题:升高可能与胃癌、萎缩性胃体胃炎等相关;降低则可能提示萎缩性胃窦胃炎或全胃多灶性萎缩,因此是鉴别萎缩性胃炎类型的重要指标。
怕做胃镜?试试无创的“胃功能三项”
胃镜是诊断胃病的“金标准”,但不少人对它望而却步。这时,“胃功能三项”就能发挥大作用,作为无创筛查手段,它的优点十分突出:
1. 无创安全,适用更广
无需麻醉,抽血即可完成,尤其适合高龄、心肺功能差、有凝血障碍或食管狭窄等胃镜禁忌人群,从根源上避免了穿孔、出血等风险。
2. 动态监测,全程护航
- 疗效评估:幽门螺杆菌(Hp)根除后,通过监测PG水平是否回升,可判断胃黏膜修复情况。
- 长期随访:定期检测能追踪萎缩性胃炎的进展,及时提示是否需要进一步做影像学检查或胃镜复查。
3. 经济便捷,适合普查
相比胃镜,费用更低,适合大规模人群筛查;操作简单,只需空腹抽血,轻松完成检测。
哪些人需要做“胃功能三项”检查?
- 早期胃癌普查及胃癌术后复发判定;
- 胃癌高危人群:年龄>40岁、有胃癌家族史、身处胃癌高发地区、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,或有长期高盐/腌制饮食、吸烟、重度饮酒等习惯者;
- 消化不良患者:反复上腹隐痛、早饱等症状人群;
- 需定期监控胃部健康者:体检筛查、胃病随访(如萎缩性胃炎建议每年复查);
- 需评估幽门螺杆菌(HP)治疗效果者。
检测注意事项
- 空腹要求:抽血前需禁食8-12小时,可少量饮水;
- 药物影响:服用质子泵抑制剂(如奥美拉唑)可能降低PGⅠ水平,需停药2周后再检测。
胃不舒服别硬扛,先做无创筛查,必要时再进行胃镜检查。“胃功能三项+胃镜”,堪称科学筛查胃病的“黄金组合”,1+1的效果远大于2!
对比项 | PG检测 | 胃镜 |
优势 | 无创、快速、便宜 | 可活检确诊早癌 |
局限 | 无法定位病变 | 有创、需麻醉 |
策略 | 初筛高风险→胃镜精准打击 | 金标准但不必人人做 |
胃功能三项检测就像胃的“健康晴雨表”,帮你早发现、早干预、早治疗,避免小病拖成大病。你的胃每天辛苦工作,是时候好好关心它了——做个“胃三项”检测,了解胃健康,就是这么简单轻松!
温馨提示:如有检测相关问题,请到渠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咨询。
审核:贾洋洋 供稿:管仕毅